2005(2):1-5.
摘要:蚕豆是一种富淀粉、高蛋白、低脂肪、赖氨酸含量丰富的豆类作物,但因含有生长抑制剂、竞争性抑制物、油脂氧化物和酚酶活性的美拉德反应的影响,形成抗营养素、蚕豆黄、豆腥味和褐变等问题,影响了蚕豆利用的深度开发和人畜对营养的吸收。采取理化或生物的方法,消除和减少抗营养成分,可以大大提高对营养的吸收利用率。
2005(2):6-9.
摘要:啤酒已成为都市消费的新热点,人们饮用啤酒已成为一种习惯。因此,啤酒的质量和安全性问题勿庸置疑地成为消费者和啤酒生产企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基于对啤酒生产工艺和发展现状的分析,试图对啤酒安全生产过程HACCP质量控制体系的运用进行探索,希望能有利于提高啤酒产品质量和安全。
2005(2):10-13.
摘要:通过对冕宁县6种主要农作物种植效益的调查分析显示,该县农作物种植普遍存在成本高、效益低,市场竞争力弱的状况。为提高种植效益,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2005(2):14-17.
摘要:本文就传统香稻的特点、环境条件对香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香稻应以高产、抗病和优良的理化品质为改良目标。通过杂交,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等育种方法培育香稻新品种;提出通过大量、中量、微量和超微量矿质元素的配合施用、栽插方式和水肥管理技术的改进等现代栽培措施生产出适应市场需要的优质香稻。
2005(2):18-20.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中绿亨恶霉N4000倍液+新万生6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第三次施N20d后的相对防效65.7%,优于其它药剂。
2005(2):21-24.
摘要:通过对光滑烟叶产生原因及其内在品质的分析,探讨具有不同外观特征的光滑烤烟与烟叶品质的关系及其规律,提出光滑类烟叶在实际操作中的合理分组及定级方法;为烤烟生产、收购提供实用性的技术策略,为卷烟的工艺配方和低质烟叶的合理利用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2005(2):25-27.
摘要:从攀西甜糯玉米所具有的优良特性说明其生产前景广阔,进一步分析了甜糯玉米生产利用的种类划分及各种类特点,阐明了攀西甜糯玉米的关键栽培技术。
2005(2):28-30.
摘要:以湖桑32号为对照,对攀西地区的主要桑品种进行丰产性状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云桑2号在供试桑品种中其单叶重、每米条长叶片数和每米条长产叶量三个方面与对照差异显著,而在条长和条径等方面,则无明显差异。
2005(2):31-34.
摘要:应用统计技术,能客观、科学、数据化地评价饲料质量,分析影响饲料质量的因素,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方法,使饲料企业不断提高饲料质量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05(2):35-36.
摘要:本文介绍了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方法监测鸡血清中鸡新城疫(ND)抗体效价在防治该病中三个方面的应用,为临床合理免疫、科学预防提供了依据。
2005(2):37-38.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离子载体在动物饲养上的基本作用原理,及在实验条件下对动物的作用效果。
2005(2):39-43.
摘要:目标中含有模糊系数的线性规划,是模糊决策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对目标中含有三角型模糊数的单目标问题给出了一种解法,并对目标中含有模糊系数的多目标问题作了重点讨论。
2005(2):44-46.
摘要:利用辅助原理技术,建立和分析了求解非线性混合拟似变分不等式的逼近迭代原理,原理的收敛性仅需映象的伪单调性,此性质比单调性更弱。这种原理的收敛性结果推广了文献中某些已有结果。
2005(2):47-50.
摘要: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探索性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数学实验-观察思考-归纳猜想-推理论证-拓展交流”,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大力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学习方式。
2005(2):51-54.
摘要:求函数值域是高考数学中的重要题型之一,对求函数值域常用方法如直接法、反函数法、判别式法、函数的单调性法、换元法、均值不等式法、构造法、导数法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2005(2):55-57.
摘要:本文利用PN结理论及晶体管原理来分析工作在较大信号下模拟相乘器的工作原理,推导出它工作于输入较大信号状态下的输出关系式。
2005(2):58-60.
摘要:本文针对三相变压器绕组为星形或三角形联结的四种组合方式,建立了直观便捷的四种相位变换图模,并结合实例,介绍了其应用。
2005(2):61-63.
摘要:用加速化学和电化学腐蚀实验(LSV)研究了一系列有机缓蚀剂在镍镀层表面形成的配合物膜的耐蚀性,结果表明,肉豆寇酸在镍镀层表面形成的膜耐蚀效果最佳。采用XPS和AES研究了配合物膜层的结构与性能,以及在金属表面的成键特征和波谱变化,探讨了配合物膜的组成、性能、结构、化学状态和形成机理。配合物膜由镍的氧化物和镍的肉豆寇酸配合物组成,其中Ni和O分别呈+2、+3和-2价。
2005(2):64-66.
摘要:本文综述了稀土无机材料的软化学合成方法,包括前驱体法、溶剂热合成法、溶胶-凝胶法等。
2005(2):67-70.
摘要:以手性双膦及手性二胺钌络合物[RuCl2{(R)—P—Phos}(R,R)-DPEN]催化苯乙酮不对称加氢反应最高可达86.6%e.e.的对映选择性。首次发现,研究的催化剂在伯醇中对苯乙酮的加氢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活性和对映选择性。在各种伯醇中,以正丁醇为最佳反应溶剂:反应活性从乙醇到正丁醇依次增加,但随着溶剂链长继续增加,则催化活性下降。实验结果还可以看出,在相同碳原子数的伯醇、仲醇、叔醇,催化活性依次降低。
2005(2):71-73.
摘要:本文合成了单希夫碱配体-苯胺缩α-呋喃甲醛,使用过渡金属化合物FeCl3.6H2O、MnCl2.4H2O、CoCl2·6H2O、NiCl·26H2O与之配合生成了四种配合物,并用1HNMR、IR及元素分析等测试技术予以表征。
2005(2):74-76.
摘要: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优化配置,是为了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作者结合多年从事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经验,阐述了贵重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的编制、申购程序、组织实施和购置环节中的有关问题,利于提高设备经费的投资效益。
2005(2):77-78.
摘要:以化学中的发明和发现时间为根据,阐述了有机化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过程,论述了有机化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比无机化学还早。
2005(2):79-82.
摘要:项目管理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管理学科。目前在实施项目管理时最大的障碍是建设单位对软件的运用。本文收集、整理、分析了常见的4种项目管理软件,并着重对目前最流行的Microsoft Project项目管理软件进行详细地介绍。
2005(2):83-85.
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的住宅建设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由于住宅商品化、市场化以后,大大地推动了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住宅都涌现出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设计不合理的现象。本文针对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个人的观点。
2005(2):86-89.
摘要:首先描述了视频通信的几种主要应用,然后对视频压缩技术、视频传输技术的一些发展作了简要介绍,最后提出DSP及这些新技术的实现方法。
2005(2):90-92.
摘要:GIS技术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技术,利用电子地图的直观性建设我们的通信资源管理系统,能够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本文介绍了利用GIS建立完整的通信资源管理系的目标、技术路线和方法。
2005(2):93-96.
摘要:本文在介绍网络计算模式概念的基础上,回顾了网络计算模式的演变历程,并分析了网络计算模式的发展动向。
2005(2):97-100.
摘要:本文分析了四川省计算机二级考试中的题型、分数分布以及VB考试中的重难点,给出了一些解题技巧和在应试中的一些策略。
2005(2):101-103.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资产的总量有了大幅度增长,但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也非常突出。目前流失的渠道主要有:决策失误、企业破产、经营管理混乱、企业改制、中外合资合作、大办三产、忽视无形资产管理等,这些都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提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2005(2):104-106.
摘要:我国农村用电分散且负荷较小,使农村配电网的电能质量很差,农村配电网中的配电变压器很难运行在经济状态,这不利于对变压器自身和整个电网。文章通过对电网中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实质分析,阐述了农村配电网中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和技术可行性。
2005(2):107-110.
摘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从可持续发展概念引申出来的旅游业发展原则。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涌现了一系列问题:可持续发展的产品模式等同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模式;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就要不断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夸大生态旅游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忽视对大众旅游自身问题的解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应坚持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模式等。
2005(2):111-115.
摘要:本文阐述了利用森林的自然景观,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既不用消耗砍伐森林,又不破坏生态环境,就能把生态效益转换为经济效益,既解决了林业困境,又富了山民,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005(2):116-119.
摘要:日本农地改革是日本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日本农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把日本农业从寄生地主制转变为现代的自耕农,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日本农地改革真正地对日本农业持续发展起到了如此重要的作用吗?答案不能轻率。其日本农地改革给日本农业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本文拟以从经济视角来探讨一下日本40-50年代的农地改革利弊。
2005(2):120-122.
摘要:本文从现代体育高度发展的今天来看民族体育,分析民族体育的社会价值功能,对进一步推动民族体育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对发展和弘扬民族体育文化,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发挥着有形无形的积极作用。
2005(2):123-124.
摘要:高校体育课改革和发展使高校体育课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出现了很多的不适宜。本文就学生学习的评价中出现的局限性以及在高等教育发展后,评价模式滞后性进行了浅析。
2005(2):125-127.
摘要: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游泳运动为康复体育的重要手段,对癌症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原因在于游泳运动可使血液中自细胞大量增多,循环于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直接杀伤细胞(K细胞)明显增加,它们能利用吞噬作用使人体内可能有的癌细胞难以逃脱厄运,同时可减轻化疗的副作用。
2005(2):128-129.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探讨现代足球运动战术运用的基本特征,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以达到完善对足球战术运用的认识和理解之目的。
2005(2):130-131,139.
摘要:体育教学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更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教学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5(2):132-137.
摘要:毒品问题已对人类的自下而上和社会的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我国已由毒品过境受害国转变成为毒品过境与消费并存的受害国。毒品犯罪日益猖獗,且呈蔓延膨胀之势,犯罪手段趋于智能化和武装化,社会危害越来越大。毒品犯罪问题将会是长期困扰人类的问题。
2005(2):138-139.
摘要:武术运动中劲与力是衡量武术内在实质的重要标准和具体体现,提高劲与力速度和有效质量是关键。本文主要运用物理学原理来对武术劲与力进行探讨,这两种力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增大劲与力的方法。
2005(2):140-142.
摘要:面对体育教育改革的新发展,从大学体育教育应具有的时代性特征入手,从健康教育的角度,对大学体育健康课程的实施提出一些观点,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2005(2):143-145.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模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技术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目前中学体育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在近二十年来的教学实践中,“互动式”的体育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
2005(2):146-148.
摘要:论述了足球比赛中进攻与防守战术的基本配合方法,探讨了教学训练中提高攻防配合,运动员所具有的基本条件,以求通过这些方法去指导训练,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
2005(2):149-150.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在教学方法上改变单一的以教为主的传统方法,采用突出物理思想,以启发、诱导、研讨的教学方式指导实验。
2005(2):151-153.
摘要:中学化学教学中应广泛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法,该教学法的核心是按“问-做-议”的程序去组织教学,关键是设置问题情境。
2005(2):154-156.
摘要:中学开设驾驶课,开设驾驶课的重要性,从国内、国外,历史、现在进行分析,学习道路安全法。
2005(2):F0002-F0002.
摘要:蔡光泽,男,汉族,教授,1963年10月出生,四川省巴中县人。1984年7月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获农学学士学。任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作物栽培教研组副组长、组长、农学系副主任、科技处副处长、处长、《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副主编等职。现任西昌学院科技处处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院学术带头人、《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会副任,四川省作物学会栽培与耕作专业组副组长,凉山州农学会副理事长,凉山州政协委员、九三四川省委委员、九三凉山州副主委、西昌市政府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等。曾留学于日本县立广岛大学进行优质水稻…
2005(2):F0003-F0003.
摘要:李道华,男,汉族,生于1966年5月,无机化学专业教授,中共党员,1988年7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化学系,大学本科,学学士学位。现任西昌学院学报编辑部副主任、《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会副主任、常务副主编,凉山州学术和术带头人,西昌学院学术带头人、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历任西昌师专化学系团总支书记、教研组长,教务处副处长、科研处处长,《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常务副主编等职。曾获“四川省普通高校十佳青年教师”、 “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研管理先进个人”、 “凉山州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1997至1998年在南京大学配位化…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四川省西昌市马坪坝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电话/传真:0834-2580091 E-mail:xccxbzrkx@163.com
版权所有: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