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5.
摘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工业化的目标为起点。通过与上个世纪提出的“三农问题”、“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对比,我们现在再次提出“三农问题”、“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有了更多的要求和新的内涵,其提出的背景、出发点、追求的目标各不相同,现在进行剩余劳动力的流动也遇到了城镇下岗职工的挑战、“技术排挤工人”等新问题。通过中外劳动力流动模式的比较、分析,作者提出了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上、制度上、措施上的新建议。如,现阶段不仅不能以缩小或消灭城乡差别为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而且还应当继续适当扩大城乡差别;改革现有的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行一定规模的土地拍包,走家庭农场式道路等。
2004(1):6-10.
摘要:中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刺激对扩大内需有重要意义。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徘徊不前、预期收入不稳定,直接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通过对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和特征进行分析,综述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振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刺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
2004(1):11-12,17.
摘要:经营城市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是利用市场机制盘活城市资源,建设好城市的重要手段。为认真研究和探索如何经营城市,本文从经营城市的特点、原则和重点进行了分析。
2004(1):13-14.
摘要:汉语中有许多别称词和借代词,本文以“须眉”和“裙钗”为例,分析了别称词与借代词的区别。
2004(1):15-17.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国际投资银行的发展趋势,指明我国投资银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投资银行作为我国既年轻又极具发展潜力的行业,必将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004(1):18-19,22.
摘要:财富智力理论阐述了财富观念、财富素质和财富创造三个方面的内容,为理财教育提供了一些理论基础和方向性指导。本文对我国理财教育做了一般性历史回顾,并阐述了理财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2004(1):20-22.
摘要:证据是法院审判定案的客现依据。证据的证明标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则所不同。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我国法院如何审案。定案其证据的证明标准怎样,这切实关系着法院的审判质量。笔者认为三大诉讼中必须竖持主观和客现的统一,既强调法院的职权又应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各项诉权,从而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004(1):23-24,34.
摘要:本文以两所学校为例,用博弈论的方法对这两所学校的减负决策行为进行了分析,揭示出减负困难的根本原因所在,并对其原因进行了说明,提出了解决减负问题的具体方案与对策,同时指出减负真正落到实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2004(1):25-29.
摘要: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要实现发展的目标,改革必须要有新突破。凉山改革的新突破应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准确把握改革大势;二是要清醒认识凉山改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找准症结,提出对策;三是要在找准症结的基础上勇于攻坚破难,围绕改革中的难点、重点进行攻坚;四是要沿着市场化方向不断深化改革、清除障碍、完善措施,为凉山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五是要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各项改革措施。
2004(1):30-31,34.
摘要:《合同法》规定了无权处分制度,而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的重要内容。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应当通过立法将他们协调起来共同发挥作用。
2004(1):32-34.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国际背景下,如何用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论述了政府如何从宏观方面培育创新机制及其社会环境。强调构建完备的国家创新政策体系,用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培育市场化的创新社会支撑服务体系。
2004(1):35-36,44.
摘要:本文通过对集权与分权两种领导方式的分析,阐述了集权与分权都走开展管理活动所必不可少的手段。一方面集权是组织行动统一性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分权又是组织分工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有效的管理,必须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领导体制的观点。
2004(1):42-44.
摘要:以湖南、四川、广西、浙江等省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组合进行米质状况分析表明,当前三系杂交水稻的米质问题主要表现在整精米率低、垩白粒率高、垩白度大和胶稠度低。在杂交稻育种中,我们根据多年实践总结,提出了降低杂交稻垩白,提高胶稠度的新理论、新方法,并提出了具体的育种思路,以提高杂交稻整体品质水平。
2004(1):47-47,56.
摘要:笔者通过对逸生在西昌的马缨丹的调查,发现它在固土截流、涵养水源、改善土壤、护坡护坎等方面的作用优于其它树种,是一种优良的绿化灌木,可在绿化造林中加以综合利用。此外,本文还提出了在利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2004(1):48-49.
摘要:本文通过对常见的三种字符集编码原理的介绍,然后专门针对在微软操作系统下,双字节字符集中怎样求一字符串的字符数和字节数的常用方法进行讨论。
2004(1):50-52.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实行科学管理与高素质人才之间的关联性,阐述了在网络化时代,高校图书馆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以及高素质人才必备的现代管理知识,提出了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从多方面论述了科学管理高校图书馆离不开高素质人才。
2004(1):53-56.
摘要:对我国居民储蓄模型的研究采用了Log—Lin模型,引进了多个虚拟变量,并在所分析数据的选择上摒弃了年度数据而采用了1994—2002年的季度数据,分析了近几年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得到如下结论:收入水平对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较大且正相关;名义利率与居民储蓄负相关,实际利率与居民储蓄正相关;股票市场价值与居民储蓄无关。
2004(1):57-58.
摘要:为改进桑树夏伐技术,降低夏伐对桑树树势的影响,促进桑树生长,笔者对湖桑32、新一之濑和云桑2号3个桑品种夏伐后残留叶片的生理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残留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在夏伐后迅速提高,伐后4~5天达到最大值,以后缓慢下降;残留叶还可以减少伤流量,缩短伤流时间;与不留叶对照,保留基部叶片可使每枝桑条平均多发一个新芽且新芽生长速度明显提高;如对残留叶片喷施尿素,则效果更显著。
2004(1):59-63.
摘要: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十分显著,总体上,具有明显的从东向西,从北到南递减的趋势,为定量研究,本文选取了人均GDP、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城市化率等9项指标,采用量图分析法,将西部12个省区,分为先进、中等、落后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战略,得出西部大开发是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结论。
2004(1):64-65,73.
摘要:用非洲菊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研究,其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的诱导分化能力有显著差异,花托最强,茎尖次之,花萼最弱,在增殖培养中,低世代使用Ms BA9.1—11.0mg/L NAA0.4mg/L培养基为最佳,9.10,生根培中使用Ms NAA0.3mg/L培养基为最佳,平均生根数为3。10,炼苗基质宜使用3份珍珠岩 3分蛭石 4分草灰,其成活率高达91。37%,且株高、叶数、根长均较理想。
2004(1):66-68.
摘要:水稻手工杂交中,采用当日授粉1次、当日隔时授粉2次和隔日授粉2次对杂交结实率的影响差异并不显著。不同授粉方式对穗颈以上2个节位枝梗上结实率的影响差异也不显著,且穗颈以上2个节位枝梗上的结实数与整穗结实无密切关系,可去除。
2004(1):69-69,76.
摘要:通过对西昌市家畜血吸虫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14728头家畜粪便一粪三检,牛、马、猪、犬、羊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为12.9%、9.0%、7.7%、6.1%和2.9%,并对家畜血吸虫病主要临床表现、传播途径与人群的关系等流行病学特点进行了调查,摸清了我市家畜血吸虫病流行规律,为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4(1):74-76.
摘要:试验表明,采用适宜浓度的GA3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西瓜种子的发芽率,其中400mg/L(30℃)GA3能显著提高小兰、新冠的发芽率,50—100mg/L(30℃)GA3能显著提高宝冠、新金兰的发芽率,而300mg/L(30℃)GA3能提高和平的发芽率。
2004(1):77-78.
摘要:近期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有所上升,我们用自制的次氯酸钠消毒液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杀灭效果进行试验,以便寻找一种更好、更有效的预防方法,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2004(1):79-83.
摘要:本文以学校管理导入CIS系统现存几个主要问题为研究起点,对CIS系统的概念界定产生效应、导入意义及导入应注意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学校管理导入CIS系统是一项文化战略,应以创名(品)牌学校为宗旨,以系统性、差异性为原则,走出“表象化CI”误区,最终实现学校办学有特色并具有能可持续性发展性。
2004(1):84-85.
摘要:本文择要叙述直流电路定律和干涉衍射这两个问题的教法。对第一个问题主要突出教学中如何删繁就简,明快清晰,提出以统一的法则贯穿直流电路诸定律,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对第二个问题,则力求澄清学生对干涉和衍射这两个物理概念的一些模糊认识,使学生明白干涉和衍射并不能截然划分。
2004(1):86-88.
摘要:本文对高等农业院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高校扩招后农科学生的知能结构进行分析,提出面临新世纪,从教育观念的预见性、开放性,实验教师知能结构的前沿性、科学性、创新性;实验教材的基础性、先进性、系统性、相关性、综合性;实验资料的综合运用性;现代科学仪器在农业专业方面的科学应用性等方面来构建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前瞻性。从而,加强对农业专业学生的智力、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四川省西昌市马坪坝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电话/传真:0834-2580091 E-mail:xccxbzrkx@163.com
版权所有: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